馬祖旅遊景點推薦

  • 莒光遊客中心
    莒光遊客中心
    位於東莒福正聚落旁的莒光遊客中心,仿閩東建築,與周圍的燈塔、石頭屋融為一體,是棟相當有特色的建築。 宛若度假中心一般的氣息,加上面海面山俱佳的視野,坐在遊客中心休息,閱讀旅遊資料,也成為一種享受。 莒光遊客中心不僅可以觀賞介紹影片,還提供遊玩東莒的諮詢,有機會到莒光走一遭,可別錯過這一站。 ● 服務
    點閱:
    1223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北竿遊客中心
    北竿遊客中心
    從白沙港驅車只要三分鐘,就可以看到位在坂里沙灘旁的北竿遊客中心。北竿遊客中心提供折頁索取、北竿旅遊諮詢,還能欣賞以北竿聚落為主題拍攝的介紹影片,以便迅速補充北竿的觀光訊息。從遊客中心可以通往坂里沙灘,但目前考量顧客安全,沙灘至民國100年3月31日,暫停開放水域活動,請各位旅客多加留意。 ● 服務項
    點閱:
    1328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林頭嶼
    林頭嶼
    林頭嶼位於東莒島的南側,是東莒島週邊的三座小島之一;有別於北側的西牛嶼,於退潮時會形成連結東莒島之潮間帶,林頭嶼則是終年與東莒島遙遙相望,無法直接與東莒島相連。島上植物生態資源豐富,據植物專家調查表示,島上之多年生檳柃木,深具觀賞價值;另島上怪石林立,饒富神話故事傳奇,目前尚未開放登島,僅有部分釣友
    點閱:
    1298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親民步道
    親民步道
    位於福澳港與白馬尊王廟間的親民步道於2008年完工,是馬祖第一條供自行車漫遊與行人散步健走的專用步道,全長800公尺,主要沿著清水村與福澳港之間的海岸線建築而成,走道下方則是通往珠山發電廠的輸油管,而這裡也是馬祖當地釣客最愛的釣場之一。在親民步道不僅可以一邊慢跑或騎腳踏車,享受馬祖涼爽怡人的晚風,還
    點閱:
    1391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犀牛嶼
    犀牛嶼
    犀牛嶼是東莒最著名的潮間帶,因島形狀似犀牛而得名。海水漲退之間,島嶼會與本島分離與接合,形成「陸連島」之景觀。該島由沙灘、泥灘和礫石灘、礁岩等不同地質組成,因莒光在福建省閩江口外,剛好是淡水和海水交界,所以蘊育出豐富的貝類及海鮮。該處盛產海瓜子(花蛤)、紫海膽、佛手、海鋼盔、紫菜、蠑螺及章魚等海鮮,
    點閱:
    1457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太白天聲
    太白天聲
    前往東湧燈塔途中,太白天聲觀景台就聳立巍峨巨石之上。站立觀景台極目四望,沿岸岩石粼粼,地景險峻,遠眺汪洋一片,在春夏之交,雨霧迷離,風聲與海浪澎擊,沿岸之岩石,潮聲交錯,有若太虛幻境,因以得名。在此可鳥瞰半個東引島的層巒疊嶂,亦可飽覽斷崖峭壁的海天之險,令人目不暇給,流連低徊。若您在這季節踏訪此地,
    點閱:
    1367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媽祖石神像
    媽祖石神像
    馬祖不僅因「媽祖」而得名,自從世界最高的媽祖石神像落成後,更成為遊覽馬祖必定造訪的新興地標。2009年10月25日,馬祖南竿鄉馬港天后宮舉辦一年一度的「媽祖昇天祭」活動,由當時地方各界政要為高達29.6公尺、全部以花崗岩打造的媽祖石神像舉行正式揭幕儀式。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這座神像為什麼不剛好湊成整
    點閱:
    1411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仁愛村
    仁愛村
    南竿仁愛村,舊稱「鐵板」,還曾經是菜市場、縣政府的所在地,繁華一時。雖然因為縣府與市場的遷移,讓鐵板逐漸沉寂,但居民對聚落保存及營造的用心,在村內處處可見,像是掛在戶外的大型老照片、復刻的舊式牌樓等。鐵板後方的官帽山生態步道,過去曾是一大型據點,後經村民自行整建,打造成兼具戰地風情與綠蔭成群的生態公
    點閱:
    1364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民俗文物館
    民俗文物館
    如果要對馬祖文化有個通盤的了解,走一趟民俗文物館就對了! 民國91年重新整建的馬祖民俗文物館,為一地下一樓,地上四樓之建築。外觀融合閩東聚落房屋間錯落的特色,老酒罈、小窗、美人靠裝飾期間,閩東美學精華盡現於此。 館內各層主題不同,從歷史起源、地形地貌、常民生活、語言文化、風俗建築,均有詳盡且豐富的介
    點閱:
    1283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津沙聚落
    津沙聚落
    津沙位於雲台山下,南竿島西南方突出處的灣澳,是南竿最接近大陸第一大漁村聚落,因早先擁有如金砂般細緻的沙灘,故名金沙,後寫作津沙,是賞夕陽、踏沙灘的好去處。歷經百年風華,如今的津沙,雖然蕭瑟滄桑,被遺留下來的馬祖建築,卻仍保留古樸的美感。 聚落內分成澳中、東邊山、西邊山、溪底等4個區域。清末起,連江、
    點閱:
    1559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大坵
    大坵
    大坵位於北竿北方,與高登為鄰,昔日曾經有民眾居住及軍隊駐守,後因人口外移及撤軍,讓大坵成為馬祖唯一可以登島遊覽的無人島。 近年來,隨著環島步道的整修,加上梅花鹿復育有成,大坵從昔日的「海角樂園」,搖身一變成為「梅花鹿樂園」,大清早登島的話,相當有機會可以看到梅花鹿美麗的身影。除了梅花鹿外,夏天的大坵
    點閱:
    1253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三連嶼
    三連嶼
    三連嶼距北竿2.5海浬,因三座島礁緊臨而命名,各島礁之外形、色彩均各具特色,或如獅身人面,或如巨獅回首;三連嶼的海蝕門,天造地設、巧奪天工,又堪稱地質景觀之一絕。馬祖列島更為東亞候鳥遷徙的中繼站,民國89年5月農委會更將東引鄉的雙子礁,北竿鄉的白廟、中島、鐵尖、三連嶼,南竿鄉的進嶼、瀏泉礁及莒光鄉的
    點閱:
    1354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印地安人頭岩
    印地安人頭岩
    (在大漢據點正上方,可於面對北海坑道右側觀景台欣賞)順著大漢據點臨海的山勢稜線看去,海岸邊坡上有一座如印地安人的頭形側影,或有人說像是黑金剛、大猩猩頭。若走到北海坑道入口處往右望,有人將整座坡段比擬成一條伏臥的鱷魚,此處岬角邊坡長年受到海浪與風力的刻蝕,造型唯妙唯肖,讓人驚奇,充分滿足了各自的想像力
    點閱:
    1220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福清自行車道
    福清自行車道
    於2008年完工,是馬祖第一條專供自行車與行人行走的道路。 這條由台電回饋金建造完成的道路,全長八百公尺,從福澳港一路綿延至清水,白天可以遠眺福澳港,晚上燈火通明,吸引魚群靠近,更是內行人口耳相傳的釣魚場。 隨著珠山電廠的完工,福清自行車道更可從清水延伸至珠螺,道路整體平緩,單車族可輕鬆騎乘。
    點閱:
    1353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馬港天后宮
    馬港天后宮
    根據史料記載,本名林默娘的媽祖在16歲那年,為解救因出海捕漁而遭遇暴風雨的父親與哥哥,自己捨身投海救人,卻因此喪命,相傳其遺體就是漂流到現在馬祖的澳口。馬祖村民感念林默娘的孝行,便將她厚葬於今日的馬祖村馬港天后宮靈穴。媽祖天后宮最特別之處在於廟中有媽祖的靈穴,當地人稱為「肉身靈穴」。這座廟幾乎每20
    點閱:
    1408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魚路古道
    魚路古道
    擁有百年歷史的東莒大埔「魚路古道」,又可稱為「下底路」。魚路古道原有2個出口,從大埔聚落出發直走可以抵達大坪村,為了養家糊口,2個村落的居民必須藉由魚路古道往來奔波。這條古道一度因為2村人口外移,成為廢墟,後來在東莒社區發展協會與東莒國小的合作下,重新整理並開闢為生態公園。魚路古道的生態極為豐富,各
    點閱:
    1298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福正聚落
    福正聚落
    東莒當地有句俗諺:「夏福正,冬大浦」,由於大浦村位於南端,冬季時恰可抵禦東北風,而夏日吹西南風,東莒島北端的福正村最適人居,讓早期的東莒島民,就如同諺語所說,隨季節往返兩村港澳捕魚。 福正曾經是東莒最繁華的村落,但因漁獲量遞減,人口外移,往日的榮景不再,獨留一幢幢殘缺的石屋與後方東犬燈塔相伴,還有仍
    點閱:
    1198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東洋山步道
    東洋山步道
    2009年才完工不久的東洋山步道,就位在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東莒服務站的正前方,可說是馬祖新興旅遊景點。沿著陡峭崖壁建造的東洋山步道,放眼望去盡是大片草原,以及經過大自然長期刻磨的海蝕柱與海蝕溝等地形。在這裡還可以從不同角度遠眺美麗的東犬燈塔,附近更有充滿傳奇的「神秘小海灣」,來東洋山步道健走散心,
    點閱:
    1227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大埔石刻
    大埔石刻
    大埔石刻在民國42年被國軍發現,並訂定為三級古蹟。刻文上記載萬曆年間,宣州沈有容生擒倭寇69名,不傷一兵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文於此。 大埔石刻不僅記載著名將沈有容輝煌的戰功,當地民眾更相傳,大埔石刻本身就是一藏寶圖,如果能破解字裡行間的暗示,就可以找到隱藏在東莒島某處的寶藏,各位遊客前往大埔石刻參觀時
    點閱:
    1287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白沙港
    白沙港
    白沙港為北竿門戶,不僅是國內與小三通的商港之一,蔚藍的海景與綿長的海岸線,也吸人們駐足。白沙港旁,有間平水尊王廟,不僅是白沙港的地標,整座廟雖然小巧,但氣勢恢弘,值得一看。
    點閱:
    1290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猛澳港
    猛澳港
    猛澳港是東莒對外的海運交通門戶,直昇機場也在附近;距離最熱鬧的大坪村,步行只需10分鐘。港口完成後,由於魚類聚集,也使這裡成為東莒最安全的海釣點。馬祖話裡的「猛」即為「漁網」的意思,昔日漁民常在此修補並曝曬漁網,因此而得名。由於人口外流,目前只有幾戶人家居住在此。另外,因為東莒島位在閩江口,閩江的河
    點閱:
    1350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坂里沙灘
    坂里沙灘
    平直的海岸,細軟的沙灘,對於多岩灘的馬祖而言,坂里的一片白色沙灘特別顯得珍貴。由芹山、坂山、里山圍繞的坂里沙灘,與午沙沙灘相連成一片綿延的海岸線,砂質有石英成分,當陽光照射時,整片沙灘會閃耀著白色內斂的光芒,不管是看日出,或是觀夕陽,坂里沙灘都能讓人體驗光影雲彩變幻之美。 往白沙港方向不遠處,可見一
    點閱:
    1459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中柱島
    中柱島
    東引原本不是一個島,而是東引與西引兩個島組成,過去兩島間有一座礁岩,名為中柱島,漲潮時就成為一座孤立的海中礁島,距離西引約有兩百公尺的距離,當連接兩島的堤防還未建立時,大退潮時可從東引經過中柱島,涉水步行至西引。 民國64年,先築起介石橋連接東引與中柱,11年後再完成連往西引的道路,路中有座高於路面
    點閱:
    1248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神祕小海灣
    神祕小海灣
    神祕小海灣位於福正聚落通往大浦聚落途中的澳口,位在福正村南面,是近幾年才被命名的新景點。 從某個角度望去,海灣的海蝕柱與海蝕溝,令人有無限想像的空間,因此民間流傳了呂洞賓與何仙姑在此得道的浪漫故事,故又名「呂何崖」。平台右下方,有一平衡岩,傳說是玉帝的玉璽,為了鎮住呂何二仙所擺放,往平台右方遠眺山稜
    點閱:
    1260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蛇島
    蛇島
    蛇山,由四座海中島礁所構成,一字蜿蜒排開,宛若長蛇;又有一說,稱蛇島主峰前的海蝕地形隨海水漲退,宛若蛇之吐信,故名之。由於離西莒本島很近,往昔島上居民趁退潮時就可涉水而過撿拾貝類,但如今已被劃入燕鷗保護區。 蛇島是馬祖燕鷗保護區中,唯一位於莒光鄉內的島嶼,據調查有紅燕鷗、白眉燕鷗、蒼燕鷗及鳳頭燕鷗和
    點閱:
    1190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樂道澳
    樂道澳
    從環島北路上遠眺樂道澳水庫:位於西莒島的北方,倒三角形頂邊左方約三分之一處,初為東北向,後轉北向的開放型山谷,谷口泥沙淤積,形成澳口,稱為嘮叨澳,因名稱不雅,而取其諧音「樂道澳」。島上水源短缺,居民鑿井取水仍不敷民生使用,軍方乃選定本地區山谷築壩攔水,是兼具民生、戰防及灌溉功能的水庫。天氣晴朗時,環
    點閱:
    1457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