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旅遊景點推薦

  • 紀州庵
    紀州庵
    紀州為日本幕府時期紀伊國別稱,現位於日本和歌山縣與三重縣之交,本料理亭應為當地人士來台所開設。紀州庵本店位於當時的艋舺,此日式建物應為「紀州庵支店」。在川端町時期本區的商業型態以「料理」與「花植木」為主,料理屋除紀州庵外,尚有川屋敷、新茶屋、清涼亭、有馬屋支店、樂水、清月、潯陽亭等店。本店為已知八間
    點閱:
    1380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新芳春茶行
    新芳春茶行
    1.本建物係臺灣和大陸移民連接的平台,族群以安溪人為主,當時建築提供茶製作人員的聚集和活動場所。目前建築空間仍留存製茶的器材及外銷南洋,以包種茶為大宗的相關樣本,足以見證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臺北作為茶貿易港口之產業歷史,並具有廣泛的歷史、文化、商業史價值。2.本建物結合「茶行」、「烘焙茶工廠」
    點閱:
    1537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
    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
    原名「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2015年1月1日起博物館正式更名為「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館藏十分豐富,除了收藏臺灣的偶戲外,也有來自不同國度、不同風味的戲偶,共珍藏了5000多件偶戲珍品,偶戲館共有4層樓、約200坪的使用空間,內有雕刻工坊、DIY教室、偶戲特展室、精品典藏空間,以及適合各類專業演出
    點閱:
    1548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陳悅記祖宅
    陳悅記祖宅
    陳悅記祖宅為臺北名儒陳維英之家宅,它是大龍峒地區清代文風鼎盛的象徵。陳維英於清咸豐九年(1859)考中舉人,一生致力於振興文教,使大龍峒名士輩出,有「五步一秀,十步一舉」的美譽。曾任閩縣教喻,艋舺學海書院和宜蘭仰山書院院長,地方人士尊為「老師」,稱其宅為「老師府」。原建築創建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
    點閱:
    1330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梅庭
    梅庭
    梅庭建於1930年代末,曾是「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的避暑別館,現為市定歷史性建築。建物格式特殊並保有日式木構架建築風格,地下室之RC防空避難室屬太平洋戰爭初期之形式,庭院外牆係以城垛型式建構,後院綠樹成蔭,幽雅蒼鬱,俯臨北投溪,水流潺潺。入門口柱上並刻有于右任先生其手書之「梅庭」題字。 「梅庭」為一
    點閱:
    1447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艋舺洪氏祖厝
    艋舺洪氏祖厝
    興建於清代,為昔日雙園區三大厝之一(另顏厝與黃厝已改建),建築形式保留相當完整:合院式、磚牆、燕尾屋瓦,作工細膩,呈現出洪姓族人早期是地方上耕讀世家的歷史。建築為三進帶單邊護龍的格局,建材多樣,包括泉州白石、福杉及當地所產觀音山石、唭哩岸石,木雕精美,工法講究,甚具特色。室內文物如供桌、古井,具保存
    點閱:
    1548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鳥籠外的花園
    鳥籠外的花園
    位於敦化南路與安和路口之中央分隔島上的鳥籠外的花園,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作品。一棵健康的樹,被關在一個籠子裡,反而是鳥,因為籠子的格子非常巨大,卻可以自由地出入。 作者徐秀美女士畢業於美國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在臺灣從事視覺藝術、插畫等著作,這件作品以不鏽鋼管和玻璃纖維製成,創作理念是身為臺北人會喜歡敦化
    點閱:
    1303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青田街9巷4號
    青田街9巷4號
    本區日式住宅約建於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教授及臺北高商(臺灣大學法學院前身)佐藤佐教授等發起由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為住家使用之建築。
    點閱:
    1278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女武神,時間廊
    女武神,時間廊
    在市民大道與敦化北路西側的中央分隔島上,佇立著「女武神,時間廊」這件公共藝術作品。神聖的女武神威風的騎在馬上,有7尺的高大身軀,但是旁邊卻是一個鐵籠子,上面寫著時間廊。感覺有著強烈的對比,所謂的時間廊,強調「時間差」,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存在記憶的時間差。萬物皆無法脫離時間的規範,但時間廊的存在,有
    點閱:
    1494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延平河濱公園
    延平河濱公園
    延平河濱公園保留了臺北人早年的生活記憶,朝著淡水河口方向前進,路途中可遊遍整個大稻埕地區的文化古蹟景點,像是迪化街、霞海城隍廟、臺北孔廟、大龍峒保安宮等,有助於民眾尋回老臺北的記憶。在起點大稻埕碼頭也有許多遊憩設施,包括藍色公路乘船碼頭、咖啡廣場、唐山帆船。假日時租台自行車,聽風賞景,同時在露天咖啡
    點閱:
    1559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一號糧倉
    一號糧倉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北區分署於民國35年3月4日奉准接管、登記日期為40年6月4日,主要建材為磚造,原作為存放稻米之統制倉庫。另建物旁壹棟未登記建物(八德路2段346巷3弄4號),原提供做為員工宿舍使用。˙經二次大戰空襲,建物外牆上留有炮彈孔洞
    點閱:
    1439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勸業銀行舊廈
    勸業銀行舊廈
    臺灣較早的銀行為臺灣銀行,直到一九三0年代配合當時殖民政策,陸續有其他銀行出現,日本勸業銀行分別在臺北與臺南建造行舍,且其建築風格頗為相近,皆採用厚重的西洋樣式,但有趣的是不採希臘與羅馬樣式,反而從古埃及或中美洲古馬雅方面尋求形式的泉源。臺北勸業銀行建於昭和八年〈西元一九三三年〉,由銀行的建築課設計
    點閱:
    1597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圓山坑道
    圓山坑道
    「圓山坑道」係中央政府因應二次戰後戰備、軍事、防空與避難之需,挖鑿圓山北側山麓岩石興建而成,長度約115 公尺,施作工法細膩精緻。建築內襯為鋼筋及混凝土灌注,呈圓拱形與馬蹄形之樣式,結構堅固,可抗拒爆震。坑道內部留存許多早期戰備構件,如:雙層防爆門、PASS BOX(傳遞箱)、排水溝、吊床掛勾等,具
    點閱:
    1505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峰圃茶莊
    峰圃茶莊
    峰圃茶莊於光復後(民國34年後)從太平町(大稻埕)江山樓食堂(今歸綏街)搬來重慶南路一段35號,為臺北市著名之茶行,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立面裝飾材料以磚及水泥為主,柱子尚有精美的石雕紋路,窗楣線與窗台線中間有以洗石子為主要材料的橫帶型水泥裝飾為特色,設計為一樓店鋪裝置招牌使用,另一特色為開口成長條形窗
    點閱:
    1470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孫運璿濟南路寓所
    孫運璿濟南路寓所
    1.建築物約建於1930年代,原為日據時期日本三菱重工業之社長宿舍,位於殖民城市官員住宅區之中心。光復後輾轉由台灣電力公司使用,本建築物係孫先生擔任臺電總經理、經濟部長及行政長任內使用,自民國51年至69年間入住於此18年,堪為代表台灣經濟、科技發展及國家現代化過程之重要推手的寓所,具歷史、文化及人
    點閱:
    1275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社子島環島與二重疏洪道自行車道
    社子島環島與二重疏洪道自行車道
    社子島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之交匯處,地質為沙洲型態,該地區處處可見稻田橫亙,菜園綠茵,展現老農村民風純樸的美麗景緻。該地區利用堤頂建設自行車道,吸引許多自行車愛好者前往,社子島沙洲沙尾可以看見基隆和與淡水河交匯波濤澎湃的景象,每當夕陽西下,金黃色落日餘暉揮灑在河面上閃閃動人,遠眺大屯山及觀音山綿延天邊
    點閱:
    1398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學學文創
    學學文創
    內湖的學學文創是一間定期舉辦許多藝文與生活風格的講堂,從各種創作實務課程到文化觀念,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進行文化學習,於1F入口大廳處,則規劃有展覽場地「學學舞台(Xue Xue Stage)」,以「創意」、「文化」、「美學」為主要核心進行展演活動,空間設計融入現代時尚。聽完講座、看完表演還可以到二樓
    點閱:
    1415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如魚得水
    如魚得水
    位於敦化北路與南京東路口的裝置藝術「如魚得水」,長250 cm,寬60 cm ,高180 cm,是大理石的作品,整體的感覺像是一隻魚,但是只有形體,它被包裹在河流或是海洋之中,有著波浪的紋路,一層一層地,像是在水中自由的前進,悠遊自在地在水中浮動,有著絕佳的動感。另外中間有著幾許沒有大理石的小窟,在
    點閱:
    1384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士林神農宮
    士林神農宮
    士林神農宮俗稱「舊街廟」,與芝山巖惠濟宮、新街慈諴宮並稱為士林三大廟,也是廟齡最古老的一座。根據現存清乾隆年間的《芝蘭廟碑記》得知,最早可追溯至康熙48年(1709年)的下樹林埔「福德祠」,但因乾隆6年(1741年)被大水沖毀,遂由地方人士,將廟遷建於芝蘭街重建。神農宮古稱「芝蘭廟」,因早期奉福德正
    點閱:
    1606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樹河
    樹河
    走出捷運南港線的忠孝敦化站,映入眼簾的,是由巨大的不鏽鋼板、花崗石組合而成的公共藝術作品「樹河」,矗立在人行島上。到了夜裡,柔和的LCD燈光照射其上,則又另有一番氣氛。 「樹河」是由陳健、 蔡淑瑩所共同創作的作品。樹、岩石、水,原本是多山的臺北盆地最原始的景物,但曾幾何時,臺北四面環山的風貌,都已被
    點閱:
    1416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五指山系-金面山親山步道
    五指山系-金面山親山步道
    金面山為五指山系之西南稜,分金面山與小金面山,這座山地質忠的安山砂岩含有石英,因此當太陽照射石遠望山頂閃閃發光,當地人便稱之為金面山。金面山親山步道 金面山親山步道位於內湖環山路德明財經技術大學旁,步道自起點開始就可見幾近垂直的大岩壁,沿途盡是古樸的砂岩石階,隨著坡度漸漸上升,石階路改由直徑超過10
    點閱:
    1283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青雲閣
    青雲閣
    點閱:
    1501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大龍國小
    大龍國小
    1.大龍國小建校迄今已歷100餘年,培育地方人士不計其數,為大龍峒地區小學教育史之見證,具歷史文化價值。2.校內1933年所建之兩層樓教室,拱廊與高敞的空間、洗石子之樓梯,反映當時臺灣小學校舍之建築特色,目前保存完整仍維持早期國民小學校格局,具文化資產之價值。
    點閱:
    1521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本校創立於西元1895年,初名芝山巖學堂,翌年改稱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19年改名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1927年分割為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一師範學校(今臺北市立大學的前身,南門校區)、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前身,芳蘭校區),1943年兩校再合併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
    點閱:
    1381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台北北門郵局
    台北北門郵局
    臺灣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臺北郵局的前身為劉銘傳所創設的「郵政總局」,日據時期,由於鐵路網設立,火車站的地位日益重要,而郵局業務因為和火車站關係密切,於是遷到今日位置。起初是日式木造建築,後因火災焚毀,乃於1929年重新改建為水泥鋼筋大樓。光復後,因郵政業務擴大及組織變革,遂於民國92年1月1日改制為國營
    點閱:
    1335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美堤碼頭
    美堤碼頭
    位於基隆河16號水門外、美堤疏散門前方的美堤碼頭,是藍色公路水運網絡的港口之一,格局與大佳碼頭相似,目前主要是讓藍色公路航線營業用交通船停靠。美堤碼頭延伸了藍色公路航線至內湖地區,讓基隆河從點而線成為一條與美麗華商圈相結合的水上旅遊帶,附近有故宮、忠烈祠、摩天輪等景點,也有內湖科學園區週邊各大購物中
    點閱:
    1478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