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旅遊景點推薦

  • 骨科醫院及住宅
    骨科醫院及住宅
    原為日人所有,前棟開設骨科醫院,後棟為住所,國民政府接收後前棟由農林廳作為單身宿舍,後棟作為民政廳地政局高階長官宿舍。
    點閱:
    1179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廣播電台成立於1960年代,其設立正值特殊教育、政治環境,表現義務教育前期的社會需求,具歷史意義意涵
    點閱:
    1257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自由之家
    自由之家
    自由之家原為臺灣銀行最高首長「頭取」的宅第。日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臺灣銀行成立,自由之家興建於1902年,其等級比照日據時期的高等官舍,採用當時高官巨賈流行的洋式風格興建,建築為木造與鋼筋混凝土的二層高建物,外牆披覆雨淋板,一樓為宴會廳及會議室,二樓則是供住宿的套房,室內樓板為木造,並設有日據
    點閱:
    1166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閻錫山墓
    閻錫山墓
    閻錫山,字伯川,號龍池,晚號還中,山西省五臺縣人,先世以務農經商為業。祖青雲公,字龍雨,創大堡義塾,喜讀經史,平日以孝悌忠義等有關故事,及歷代興衰,課教子弟。 民國38年(1949)12月8日,時蔣總統已引退,代總統李宗仁遠赴美國,閻氏乃於行政院長任內,率政府由成都遷臺,穩定大局,政府統緒賴以不墜。
    點閱:
    1451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胡適紀念館
    胡適紀念館
    胡適是提倡自由主義的先驅,在思想上受到赫胥黎與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樣懷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樣思想。畢生倡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徵」的治學方法。曾任駐美大使、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此胡適紀念館原是他晚年回臺灣就任中研院院長的南港住宅(1958-1962)。1962年2
    點閱:
    1300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至德園公園
    至德園公園
    至德園位於至善路與故宮路交叉口,位於故宮右側,園區古意盎然情調優雅,與故宮莊嚴的建築相輝映。別緻的古典圓拱門,步道小徑,別有一般清幽,古樸橋廊蜿蜒,荷蓮錯落盛開,漫步亭台樓閣間,感受城市生活中的靜謐時光。民國84年故宮博物院為美化院區四周及提供遊客及市民一處優質的休憩場所因而建置,公園沿小雙溪闢建,
    點閱:
    1324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點閱:
    1234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南海學園科學館
    南海學園科學館
    民國38年,學界人士因鑑於科學救國的重要性,乃有在台北市籌建一所科學館的計畫。民國43年,張其昀先生任教育部長,始積極推動此計畫,並成立「國立臺灣科學館籌備委員會」,館址原預定於台北市新公園內,後改設於板橋公園,又因該址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最後遷於南海學園現址。民國45年11月19日,行政院頒佈「國
    點閱:
    1359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臺大醫學院舊館
    臺大醫學院舊館
    臺大醫學院開創得很早,可以追溯到一八九九年,初期利用臺北醫院的教室上課,聘請東京帝大出身的醫生為教授。學校從講習所發展為總督府醫學校,至一九一九年改稱為醫事專門學校,至一九三四年才改稱臺北帝大醫學部,戰後稱為臺灣大學醫學院。它的歷史實即一部臺灣近代醫學發展史,所培養的醫生為臺灣人的健康發揮了無比貢獻
    點閱:
    1362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急公好義坊
    急公好義坊
    急公好義坊,位於二二八紀念公園南側。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臺北府淡水縣貢生洪騰雲,因臺北府城建造考棚行署,捐獻田地銀兩有功,巡府劉銘傳奏請建坊獎勵。清光緒十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坊成,知府雷其達、教授馮夢辛、知縣汪興褘、教諭蔣學瀛等聯題,崇其功德。坊原立於今之衡陽路,故舊稱其處為石坊街,日人
    點閱:
    1327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業於104年12月23日開幕,這棟建築原為國立科學教育館,經過三年的修復,讓古蹟重新再現風華,讓民眾有機會見識上世紀50年代中華文化傳統的代表性建築,也讓綠意盎然的南海學園再添一處特色景點,民眾可在如此富有文化、歷史、教育意義的氛圍之下,瀏覽館內各項豐富多
    點閱:
    1416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關渡自然公園
    關渡自然公園
    關渡自然公園位處淡水河及基隆河的交會口,自古以來,即是重要的候鳥棲地。經過各界保育人士十餘年的努力,在民國85年成立關渡自然公園,民國90年12月1日起,此公園由臺北市政府委由《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來經營管理。關渡自然公園最主要的目的在於保育關渡的濕地環境、復育關渡濕地風貌、找回關渡濕地原住民,
    點閱:
    1547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大湖公園
    大湖公園
    大湖公園湖泊因白鷺成群又名白鷺湖,位於內湖區成功路5段,毗鄰白鷺山,遙指五指山、忠勇山等,佔地約13公頃餘。民國68年仿中國園林興建,大湖湖泊面積約10公頃餘,屬區域性公園。其依山傍水,水岸蜿蜒曲折,湖面波光粼粼,視野開闊,拱橋彷彿垂虹,每當山橫春靄,新柳拂水,遠處嵐影,盡入眼簾;亭中小歇、宜眺宜憩
    點閱:
    1291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南港公園
    南港公園
    南港公園於民國77年闢建,面積近約15.6公頃,園內地勢依山傍水,建築饒富中國風味。公園位於東新街與成福路交接口處,北接聯勤總部,南聯南港國宅,向東遠眺可望及信義區四獸山,視野遼闊,是南港區最大且擁有天然埤塘的景觀公園。中國式紅色牌坊位於南港公園主要入口處,樓高13公尺、寬20公尺,樓頂篆刻有金色「
    點閱:
    1234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140高地公園
    140高地公園
    140高地公園位於台北市文山區萬美里境內,萬寧街北側,介於萬寧街與萬美街2段間的丘陵地,最高海拔為138公尺的枹子腳山(枹仔坑山),山頂視野遼闊;93年間闢建了文山(木柵)80號公園,96年闢建了文山(木柵)30號公園,兩者併稱「140高地公園」,環境幽靜,景緻秀麗,空氣清新,鳥語蟬鳴,與山腳下市區
    點閱:
    1336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山水綠生態公園
    山水綠生態公園
    山水綠生態公園為南港的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掩埋區復育之公園,於民國102年10月27日開幕,公園面積達21公頃,是南港區第一大的公園綠地,也是市民休憩的好去處,為南港注入新的活力。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位於南港區東南角與新北市深坑區交界處之山豬窟山谷,因此命名為之,為臺北市第二座標準垃圾衛生掩埋場,佔
    點閱:
    1377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
    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
    此陳列館隸屬於中研院史語所,為一座研究類型博物館,於2002年重新開幕,展出的文物不僅具備了歷史文化脈絡與考古知識的價值,同時也說明了史語所所自1920年代後期以來的考古歷史的發展演進歷程,近年來更利用數位典藏技術來保存文物和促進世界知識交流,這些都是與一般歷史博物館不同之處。 展示主軸以史語所研究
    點閱:
    1349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臺大醫院舊館
    臺大醫院舊館
    臺大醫院原稱臺北病院,最初為木造建築,一九一二年現址開始建造以紅磚與鋼筋混泥土為主的醫院。至一九一六年大體完工。
    點閱:
    1127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郊山友台
    郊山友台
    位居陽明山的山仔后地區,鄰近文化大學以及仰德大道,是第一個離開都市,座落在山中的URS公共平台。做為一個座落於山中的URS,所要推行的是一種與自然共舞的生活態度。因此URS27M辦理活動的宗旨為:「Another Life—Finding Your Nature」,欲將基地打造為一處讓都市人找尋身心
    點閱:
    1233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摩耶精舍
    摩耶精舍
    張大千先生於民國65年在外雙溪所購地興建摩耶精舍,67年8月完工遷入定居;先生於72年4月2日辭世後,由其家屬依遺囑將摩耶精舍捐贈政府。行政院於同年5月20日以台72文字第9197號函撥交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並設立張大千先生紀念館開放民眾免費預約參觀。
    點閱:
    1477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芳蘭大厝
    芳蘭大厝
    市定古蹟「芳蘭大厝」位於大安區基隆路三段一五五巷一七四號,是台北盆地四周近山地區僅存少數清代古宅之一,屋主陳家為福建泉州安溪移民,在清嘉慶十一年(西元一八0六年)建造芳蘭大厝,其後代又陸續建造另兩座大宅,分別稱為新芳蘭大厝與義芳居。芳蘭大厝的原始平面格局屬於三合院,俗稱正身帶雙護龍。它的建材採用台灣
    點閱:
    1259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帝國生命會社舊廈
    帝國生命會社舊廈
    原為日據時期保險公司帝國生命會社辦公館舍,初建於1910年代,為有尖塔之形式,但後來遭蟻害,乃於1930年代再行改建,捨去尖塔。光復後轉由外交部、台灣銀行等機關使用。這座建築採用折衷主義的設計,外觀使用淺色面磚,用以襯托其高貴幽雅之個性,可列為1930年代辦公大樓的代表。
    點閱:
    1218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為臺北市市定古蹟孫運璿重慶南路寓所,原為日據時期臺灣銀行株式會社的官舍,孫運璿先生於1980年擔任行政院院長期間遷入,至2006年辭世,在此居住26年之久。臺北市政府以孫運璿先生推動臺灣經濟建設、對外經貿、奠定民生福祉多所貢獻,並以其人風範結合和、洋建築混合的寓所特色,
    點閱:
    1292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王寵惠墓園
    王寵惠墓園
    王寵惠先生出生於1881年,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1912)、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1928-1931)、國民政府外交部長(1937-1941)、中華民國司法院院長(1948-1958),為中國近代史上代表人物之一,1958年過世,由總統府應東吳大學所請權葬於該校校園內,墓園由其子王大閎先生設計。
    點閱:
    1272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二格山系-指南茶路親山步道
    二格山系-指南茶路親山步道
    指南茶路親山步道以三玄宮步道、樟山寺步道(飛龍步道)及樟湖步道為主,這條貫穿木柵山區茶園的舊路行經茶園、農舍、竹林,沿途皆設立小巧的解說牌。介紹當地茶區的過往歷史、步道緣起、茶種介紹、製茶方法等,讓民眾在享受戶外休閒健行活動之餘,還能增長見聞,是適合親子同遊的登山路線。三玄宮步道(茶路古道) 攸關木
    點閱:
    1133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北投焚化廠觀景台
    北投焚化廠觀景台
    北投焚化廠成立於民國 80 年 7 月 1 日, 原名士林焚化廠, 84 年 7 月 1 日因廠址重新劃歸北投區改名北投焚化廠,隸屬於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而觀景台位於焚化廠彩繪的煙囪塔標高116公尺處,可由1樓入口處搭乘透明景觀電梯到達。觀景台為一360度的大片落地窗樓層,此處可遠眺陽明、觀音及大
    點閱:
    1271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