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旅遊景點推薦

  • 昭應廟
    昭應廟
    馬巷元威殿,俗稱池王宮,又名元威堂,奉祀池王爺。《同安縣志》和《馬巷廳志》對池王神歷史淵源記載曰:元威殿在五甲街,相傳神為武進士池姓,于耆老夢中得之,後現像里社、鄉人鳩眾建廟,遇有疾疫,禱告甚靈,時稱為池王爺。池王爺,名然,字逢春,又名德誠。原籍南京,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武進士及第(文中舉人
    點閱:
    1113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劉玉章雕像
    劉玉章雕像
    玉章路牌坊為太武山步道的登山起點,白色牌樓覆以綠色琉璃瓦的中式簷宇,顯得莊嚴穩重;民國43年劉玉章將軍接任金門防衛部司令官,其任內指揮過823砲戰,且領導官兵挖戰壕、鑿地道,開闢太武山登山道路,先總統 蔣公念其輝煌的功績,而將太武山公路命名為玉章路,並於山腰上立劉玉章銅像以玆紀念。
    點閱:
    1105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真武廟
    真武廟
    中墩真武廟始創於清代,經過數度修建,始終礙於經費使規模無法擴建,近代以來,民生樂利,加上烈嶼鄉僑民多旅居汶萊,本世紀以來許多事業有成的旅外鄉僑,乃紛紛捐款獻地建寺廟宗祠,真武廟也在民國八十年重建今貌,主祀玄天上帝及池王爺。楹聯:拜亭前柱聯:出寶院修來玉體;入述當鍊就金身。拜亭後柱聯:願祝天尊無量壽;
    點閱:
    1228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仙祖宮
    仙祖宮
    主祀神佛: 李仙祖仙祖宮奉祀的仙祖,係八仙之一的李鐵拐,這也是全縣極少數奉祀八仙的一座寺廟,與天師宮一樣始建於明末清初,由於年久失修而毀圮,又經日據、戰地軍管時期而延誤,後於民國七十五年重建今貌。
    點閱:
    1152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北風爺
    北風爺
    北風爺或稱北方王,傳為司風之神,立於島向著北方,為鄉民鎮風止煞;相傳北方王即為玄天上帝的化身,因面黑手持寶塔造型,又稱黑面風王,其作用有如風獅爺。與北風爺同一方位向北的風雞,除了面對村口外,差別在於祂處於屋頂外的位置,並獨立接受人們的膜拜。
    點閱:
    1251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觀日步道
    觀日步道
    由海印寺旁,沿著玉章路還可以參訪以下景點:頑石點頭勒石此石之鐫刻者張再興與毋忘在莒鐫刻係同一人,為譚伯羽所題,其曾任國策顧問。步雲梯口 列名太武山十二奇勝之一,開闢玉章路後,僅存殘跡。這個沿著花崗岩壁開闢的步道,一側便是懸崖,因此視野極佳,可以清楚眺望金門整片東南角,日出時分更可在此欣賞朝陽東升。觀
    點閱:
    1115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周氏古厝
    周氏古厝
    建於清代,至今約200多年。本宅為周氏的祖公厝,周姓子孫由此分出。建築平面格局為一落二櫸頭加右護龍,本體牆身材料採下緣花崗石板條砌,上緣丁砌磚牆;屋身構造則為下緣丁砌磚牆,上緣木格扇,穿斗式,正面牆規。資料來源:文化部
    點閱:
    1106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張氏洋樓
    張氏洋樓
    創建年代不詳,建築平面格局為五腳基加前二櫸,本體牆身材料為正面丁砌磚牆,側、背面下緣花崗石板條砌,上緣抹灰,柱頭上有小三角磚砌收邊。
    點閱:
    1159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西園風獅爺
    西園風獅爺
    佇立於「西園鹽場」前的這尊雄獅,屹立於圓形底座上,底座外側以油漆書「民國七十一年六月三日油刷」。獅頭雕工威猛,凜然俯視敬拜信眾。右手持筆,左手捧印,獅身油漆雖已脫落,然而卻絲毫不減風獅光芒。  風獅爺位於西園村入口,右前方有溪流越過,因此風獅爺鎮守於此的任務,便是鎮路頭、水尾之煞。資料來源:http
    點閱:
    963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洪旭古厝
    洪旭古厝
    建於1651(明永曆5)年,為明末武將洪旭興建,包含家廟在內共興建3棟三落大厝於后豐港,宗祠居中,右側分給8位兒子所有,左側分給2位兄長所有,1949年國軍進駐,曾為30多位軍人住所,至1952年搬遷。資料來源:文化部
    點閱:
    1075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林天來洋樓
    林天來洋樓
    約創建於1921年,為林天來至汶萊經商致富僑匯返鄉興建,由大陸匠師設計施工,建材大多購自大陸,曾有團部駐紮於此。
    點閱:
    1098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明遺古街及周邊景點
    明遺古街及周邊景點
    明遺古街The Ming Dynasty Street創建於明中葉,由衛所制度發展而成的商業市街。因城內市街發展飽和,週邊聚落也多以北門出入,所衍生。歷經明、清至近代戰地政務時期,古街內呈現明代店屋建築、傳統閩南合院式建築、戰地的防空洞等各時代多元化的歷史風貌。民國九十四年登錄為歷史建築。It wa
    點閱:
    1182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南山林道
    南山林道
    南山林道沿線林蔭夾道,是金門最佳的賞鳥地點之一,漫步其中,可見南山附近之田園景致,成片的高梁田,遠近鳥聲間歌入耳,不時出沒的環頸雉與各式鳥類,如椋鳥、戴勝、白腹秧雞、金背鳩等,可以給您意外的警喜與不一樣的體驗。
    點閱:
    1056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洪氏古厝
    洪氏古厝
    宋朝末年時期自南安英內地區遷來世居於此,據訪談屋主洪友茂先生表示,洪氏一族在此落地生根後大都以務農為業,但在他這一房柱中,有先祖名為洪集,他生於清咸豐年間,光緒十年(1884年)於揚武兵艦任充員兵,中法失和馬江之戰時,洪集就在此艦之上,後揚武兵艦遭砲擊沉,洪集亦死於船艦之上,今其子孫仍留有洪集當年穿
    點閱:
    1015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林氏六路大厝
    林氏六路大厝
    林氏六路大厝約建於明末清初,為林氏祖厝,每年農曆10月17日在此會有祭祀。建築平面格局為三合院,主屋加雙護龍,本體牆身材料為腰堵以下花崗石板條平砌,上緣抹灰,後牆為出磚入石,本體屋身構造為抹灰牆,採硬山擱檁,建築右背側鑲嵌有1風獅爺。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240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關聖廟
    關聖廟
    主祀神佛: 關聖帝君
    點閱:
    1207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
    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
    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爆發,中共總計濫射了474、910發砲彈,創下全世界落彈密度最高的紀錄。而環島東路上的鵲山圓環,正是當時落彈量最高的地方;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即座落在此,碑由花崗石鑿成,水泥基座將之高高拱起,巍峨擎天,正是歷史不滅的見證。
    點閱:
    1147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保安廟
    保安廟
    古寧頭也稱古龍頭或佳里頭,分為南山、北山和林厝三部分。保安廟在林厝「古寧頭」大門前右側,最近於七十九年重修,供玄天上帝為境主,主奉觀音佛祖、謝府王公和娘媽。廟前大門左側原是營區,近年營地已經釋出,舊營區建了一座新宗祠,廟前地域寬敞,景觀良好。
    點閱:
    1123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王仁吉、王仁乾、王仁忠兄弟洋樓
    王仁吉、王仁乾、王仁忠兄弟洋樓
    建於1934年,為王仁吉、王仁忠赴印尼從事小販、貿易、土產買賣致富,僑匯返鄉由王仁乾於金門監工興建,聘請廈門鼓浪嶼司傅設計,建築材料部分取自福建,花費3000多塊大洋,工期費時3年多,1965年整修後落,1980年增建前埕周邊圍牆,1981年整修出龜洋樓屋頂。
    點閱:
    1068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英巖廟
    英巖廟
    英巖廟位在英坑右側入口處坡上,原為水尾宮,是制右側溪流之水煞,近期以來,附近地貌改變,溪流淤塞,水尾之實已不存在,廟宇重建後改名英巖廟,主奉恩主聖侯。
    點閱:
    1227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泗湖風獅爺
    泗湖風獅爺
    泗湖風獅爺原設在村北有應公廟旁,頭和四肢也早已被毀。民國六十年時,該村白蟻為害嚴重,於是才將風獅爺遷於現址,儀式經過和后湖村相同,不同的是在動土前先用純白公雞祭拜土地神,且活埋於風獅爺底座下,再就原有破損的軀體,請大陸泥水師傅—陳南山先生補行塑造資料來源:http://blog.roodo.com/
    點閱:
    1105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北極上帝廟
    北極上帝廟
    北極上帝宮是一座風水宮,專祀玄天上帝,位在村之東北方路口,廟右側係通往后宅的道路,隔著馬路就是西方特有的一尊北風爺和風雞,是一個集烈嶼民間信仰於一處的信仰中心點。
    點閱:
    1053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羅氏家廟
    羅氏家廟
    烈嶼地狹人少,在文獻上之記載皆以金門本島為主,小金門部份著墨甚少。依道光年間之行政區劃,烈嶼為二十都,烈嶼保(二十都僅轄烈嶼一保)、共分三十三鄉,羅厝為其中一鄉。民國四年,金門合浯洲、烈嶼、大嶝、小嶝四島設立縣治。設縣後,保仍舊,只是都的次第及鄉之數目名稱,略有更易。烈嶼由原二十都改為第五都、烈嶼保
    點閱:
    1248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黑面風王
    黑面風王
    方王,為鎮風將軍爺,黑面,手持金鞭,為烈嶼地區著名的鎮風避邪物。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點閱:
    1153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后湖海濱公園
    后湖海濱公園
    后湖濱海遊憩區位於料羅灣西岸,鄰近尚義機場,連接成功、尚義、泗湖、歐厝等沙灘,綿延數公里的細緻沙灘,沙白水清,是名符其實的"白沙灣",堪稱是金門最美麗,最具人氣的海灣。后湖海濱不僅適合戲水、沙雕、散步、撿貝殼,還常有人玩衝浪、風帆等水上運動,沙岸觀景平台則可欣賞飛機起降;沙灘上的文蛤也是遠近馳名,常
    點閱:
    1203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下湖風獅爺
    下湖風獅爺
    下湖風獅爺(188公分,石雕、立姿雌獅)位於下湖東北郊這尊仰天長嘯風獅爺,從側面看的話,還真像一隻站立的水獺。下湖兩尊風獅爺的最大特徵,便是兩尊皆「雙眼朝上」。「下湖」地名可遠溯明朝嘉靖年間,屬十八都滄湖保,沿用至今超過四百年,現屬金湖鎮溪湖里,根據村中關帝廟碑銘記載,古稱「霞湖」,霞與下諧音,因此
    點閱:
    1116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