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旅遊景點推薦

  • 鎮西宮
    鎮西宮
    近代以來,古寧頭歷經登陸戰及砲戰兩次戰役,附近地面屢有死傷,故建宮廟以鎮界守境。古寧頭有兩座鎮西宮,一在北山之西,一在南山之西。北山的鎮西宮屬北山主房所有,主壇奉祀章千歲、趙千歲、羅千歲。 
    點閱:
    1176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護國寺
    護國寺
    簡介:今日的新市里,原本是一片沙地,民國三十八年以後金門大量駐軍。民國四十三年,在軍方主導下建成今日的新市街道,鼓勵百姓進住經商,由於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發生,許多原居於金門北海岸鄉村的百姓大量遷入,新市的市街才快速繁榮起來。「有宮有祖厝才成鄉里」,新社區既已形成,寺廟就隨著興建。護國寺就在這樣的
    點閱:
    1353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宏德宮
    宏德宮
    宏德宮之廟址在民國五○年代之前原係一道大排水溝,源自四埔的水經此匯流入海,民國六○年代後期,鳳翔新村創建並日益擴大,居民大增,原建有一座「福德宮」,主奉福德正神。源於金門「有宮有祖厝才成鄉里」的傳統觀念,在諸姓雜居,不適建祖厝的情況下,廟宇之營建勢不可免,乃於民國八十六年擴建而成今貌,名為「宏德宮」
    點閱:
    1154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許允選洋樓
    許允選洋樓
    建於1915年左右,許允選原從事建材買賣,往返金廈兩地,林宅原預計建屋3層,但許氏家廟建於其後,依習俗不可高於其高度,所以僅於前落部分2樓化(疊樓),且總高度低於許氏家廟,因此由外觀可見疊樓部分明顯低矮。
    點閱:
    1157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奎閣
    奎閣
    建於清道光16年(1836年),為縣定古蹟,從浯江新莊對面窄巷進入就可找到,魁樓供奉北斗七星之首的魁星,魁星主文運,是古代文人敬奉的神祇之一,參加科舉的士子莫不虔心膜拜。奎閣是一座六角形的雙層閣樓,建築特色為檐柱迴廊、重檐攢尖,造形優美簡潔,有著泉州晉江派的傳統風格。
    點閱:
    1352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塔后風獅爺
    塔后風獅爺
    塔后風獅爺 (88公分,泥塑、立姿雄獅)塔后,位於「塔山之后」,故稱「塔后」,因塔山又稱為赤山,因此居民又習慣稱之為「赤后」,塔后位於湖前西北側,居民為湖前陳氏分支而來,面北而居,依地形遂級而下,和山外村遙遙相對。「塔后」地名直至清時才出現在《金門志》中,屬十八都「滄湖保」,南側公路附近稱作「赤後埔
    點閱:
    1221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金城民防坑道
    金城民防坑道
    一.簡介民國57(1968)年1月19日,先總統 蔣公指示強化金門民防組訓工作。因此,開始建構以各村落之既有碉堡、防空洞為基礎,增建地下坑道,連接貫通,以達到「保存戰力於地下,發揚火力於地上」之戰術目標。「金城坑道」係由「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簡稱金門政委會)所屬之「金門縣民眾自衛總隊」出資,委由陸
    點閱:
    1135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山外風獅爺
    山外風獅爺
    山外另一尊風獅爺(雌),便安鎮於山外村西側往太武山方向的小路旁。民國三十八年以前,山外村原有一尊風獅爺,安置於村莊內,而新的雌風獅的位置稍微向村外略移。山外—最晚在明初即已得名,位於太武山之南,古時北面尚有徑林、北青村落,由於腹地不大,不易發展,此兩村落已於清及民初消失,而山外村位其周邊,古有「金門
    點閱:
    1434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鄧長壽洋樓
    鄧長壽洋樓
    建於1921年,為新加坡華僑鄧長壽興建,戰地政務時期曾為浯江招待所,現為福建省政府管理使用。
    點閱:
    1214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甲政第
    甲政第
    此建築物位於金門縣珠山聚落之中,珠山又名山仔兜,以大宗祠為界,分為「大社」和「小社」。為第十八世薛允二的三子薛紹德所興建,此宅建於家廟右前方,里人稱下山落,結構宏大,佔地數畝,介於大、小社間,建後環境美化,將大門口埕上,鋪設粗磚(約四吋比六吋磚塊),並將大潭築成橢形堤岸,使大潭為圓鏡,並開圳溝通往「
    點閱:
    1190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禹帝廟
    禹帝廟
    「大禹治水」是中國上古時代一段家喻戶曉的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其治水的功績深受民間崇敬與愛戴,被後世奉為水仙崇拜。後浦南門禹帝廟的建廟過程,源自一段「海上漁舟黑夜迷航,獲得禹帝顯聖救助,睹神光而得香木、雕神像以奉祀」的傳說。該廟始建於清道光年間,規模小且簡陋,民國六十五年擴建後,旋於民國九十年
    點閱:
    1165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湖前風獅爺
    湖前風獅爺
    材質:石雕˙雄獅姿態:立姿高度:約120公分位置:湖前23號民宅左前方這尊向前傾的風獅爺,其姿態與麥可風迷世人前傾的舞姿,頗為神似,所以我們笑稱祂是麥可的老師,其紅色的裝扮也是風獅爺界罕見的喔。然而為何有如此奇特的姿勢?相傳村前陳氏四世祖墳,是一個虎穴,開挖墓穴後,村民恐虎躍出傷人,於是在此建造一尊
    點閱:
    1312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忠義廟
    忠義廟
    主祀神佛: 關聖帝君關聖帝君是我國歷史上記載的真實人物,亦即三國時代的猛將關羽,由於他高尚的五常品格--仁、義、禮、智、信,和忠義之氣,被士民敬為神。  關聖帝君生前的事蹟忠貫日月,義炳千秋,原為中國人所景仰,明清以降,儒佛道三教,更與帝君攀上關係;儒教尊之為「文衡」,佛教中尊關聖帝君為「蓋天佛陀」
    點閱:
    1240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象德宮
    象德宮
    象德宮位在成功到尚義之間下坡處的左側,廟址所在相傳是金門南海岸四個風水靈穴之一的象穴,故廟名「象德宮」。主奉的溫府王爺,是早期福建沿海漁民供奉的守護神,也是成功陳氏先祖從晉江陳卿所奉迎過來的,成功陳氏歷代以討海維生,奉溫王爺猶如「祖佛」,所以其始建年代可能更早於乾隆年之前。關於象德宮之創建,還有一段
    點閱:
    1170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仙姑廟
    仙姑廟
    仙姑廟位在伍德宮左側,本廟乃是私人所建,緣於建廟主人之子服務軍旅時,於民國五十年代駐守烈嶼(小金門)青岐附近,該地有烈女廟一座,係民國四十五年所建,是奉祀烈女王仙姑之廟宇,由於種種因緣,乃於民國六十年,自青岐仙姑廟分靈來此建廟。主祀王仙姑,陪祀劉仙姑與楊仙姑。
    點閱:
    1237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羅厝媽祖公園
    羅厝媽祖公園
    金門烈嶼羅厝媽祖公園臨近九宮碼頭,位在羅厝後山制高點,擁有俯瞰羅厝漁港與烈嶼東東林濱海公園沙灘地的絕佳視野,由福建省政府補助、金門縣政府及烈嶼鄉公所自籌經費興建而成,公園裡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高聳的媽祖石像,可說是羅厝的新地標。這尊媽祖聖像其材質為白色的花崗岩,石象高達9公尺,基座設置三層,第一層八卦
    點閱:
    1347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北鎮廟
    北鎮廟
    玄天上帝民間俗稱為「上帝公」,又稱「北極玄天上帝」,或玄武大帝,中國自古即習以「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合稱為「四象」,又因我國位在北半球,習面南而居,故又習慣以左、右、前、後取代東西南北四方位。玄天上帝即北極星宿,所以一般寺廟都建廟於城鄉之北側。北鎮廟供奉的上帝公是後浦北門境的境主,民國七
    點閱:
    1364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陳詩吟洋樓
    陳詩吟洋樓
    與魁星樓比鄰而居的陳詩吟洋樓,為金沙高坑鄉僑陳詩吟所建,為後浦洋樓群的代表作。洋樓移植英國新文藝復興風格,樓高二層,格局狀闊華美,前樓有俗稱"出龜"的外廊,立面塑有雙龍、花草等圖案,簷下及柱頭布滿鷹、象、花草、吹鼓手等泥塑,華洋混合,充滿異國情調。可惜洋樓未完成,陳氏即因病逝世,其後人亦因戰事走避他
    點閱:
    1201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海蓮寺
    海蓮寺
    金門縣佛教弘法基金會董事長悟道上人住持海印寺期間,為使金城區高齡蓮友可就近禮佛,免受路途遙遠之苦,乃於民國91年籌設新寺於金城南門,並於92年動工興建,次年慶成。
    點閱:
    1136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保安殿
    保安殿
    土樓緊鄰著東村,隨著民居的擴建,加上土樓居民的外遷,留鄉者已寥寥可數,如今只見東村而沒有土樓的門牌號碼了。保安殿的始建年代當在清代土樓居民較多時期,供奉池王爺、包王爺、李王爺和蕭千歲、程千歲。
    點閱:
    1233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威濟廟
    威濟廟
    威濟廟位在后盤山中間的環島北路旁,廟前有小溪流過,路面架橋而過,廟基低過橋面許多。紅牆綠瓦的威濟廟仍保持金門古式宮廟風格,以紅甓封外牆,上覆琉璃綠瓦。神龕內奉池王爺為境主,並主奉溫王爺、和王爺、三王爺、太子爺等眾神。
    點閱:
    1212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無愧亭
    無愧亭
    沿著車道斜坡往上,或者走入健康歩道,便會瞧見紅柱綠瓦,旁樹欄杆的六角型涼亭,這就是胡璉將軍命名的「無愧亭」,亭中央豎立大理石碑,一面刻著孫中山遺訓,另一面則刻著文天祥衣帶讚,在當時的時局下,無愧亭被賦予的使命可不僅僅是乘涼休憩的地方,而是希望軍民走到此時朗讀碑文後,革命情操更顯激昂。
    點閱:
    1128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將軍廟
    將軍廟
    古寧頭附近地面上的「將軍廟」不少,較具代表性者有兩座,一在北山境外田園中,另外一座就是南山境外的這座將軍廟,本廟始建於民國四十五年,主奉愛國將軍,也算得上是一座紀念廟宇。本廟後方緊鄰仙姑廟,仙姑廟右側是伍德宮。三座宮廟建在一起,由這種情形可看出這個地點必是一個鍾靈毓秀之地。
    點閱:
    1147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武廟
    武廟
    武廟又稱為內武廟,係原有的關帝廟,民國成立以後,本廟也依全國各地許多地方武廟之例,增設岳武穆神位共奉。民國十五年間,全國各地掀起破除迷信之風,廟內神像一度被毀。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金門以後,本廟曾作過軍政府及戰地政務委員會的物資供應處及稅捐處的辦公場所,後於民國七十三年由廟方收回整修,七十六年加以重
    點閱:
    1332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盧宅為一落四櫸頭形制,外觀簡樸素雅,僅牆規上置有「留庵故居」門匾。主屋(大厝身) 屋脊採圓脊(馬背),裝飾亦簡單,僅明間鏡面牆堵,彩繪有「卍」(萬字)不斷圖形。其墓園位於村後山坡 上,一處前低後高、座西朝東的風水地上。以花崗石材砌築,墓碑碑石頂部直角方正,銘文共分四行,中間二行楷書陰刻,左碑刻一「奉
    點閱:
    1151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清金門鎮總兵署
    清金門鎮總兵署
    一、歷史沿革「清金門鎮總兵署」之原是明萬曆辛丑年(西元1601年)進士許獬讀書的地方,名為「叢青軒」.許獬,字子遜,號鐘斗,金門金城鎮后湖人,廿八歲中舉,三十二歲會試第一,殿試再舉二甲一名。清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設金門鎮總兵署,首任總兵陳龍,考量金門城經歷明末多次兵禍,原有的千戶所城已不能使
    點閱:
    1356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